看書、讀書、吃書

小葉子

一般人對“書”有三種態度: 

      第一種是“看”書:持這種態度的人,基本上並不想真正知道書中之信息是什麼,以及書上所寫的與他的生活與生命有什麼關連。他翻閱這本書,主要是因為只是消遣看看,或被人指定要看,或者因為是一本暢銷書,或是得獎名著,大家都在看,他也看一看,免得跟不上潮流。看完書後,腦中有一點知識,印象糢糊,日子久了後,記憶中好像曾經看過那本書,但書中說什麼,已經沒有概念。“看”書,對一個人的生命並不起正面之作用!好像看看武俠小說之類打發時間而已!若看的是“傳染性”的書,後遺症很大!

    第二種是“讀”書:“讀”書的人,心中有些好奇,有些求知慾,他翻閱一本書,的確想知道書上說些什麼,對他自己會有什麼影響;他在讀時,看到好句子,會感嘆,看到重點,會劃下來,看到感動之處,會流淚,也常把書中寫的,和自己的生活比較,有些感想心得。書對“讀” 書的人,有如鏡子。可惜照了鏡子,雖得了許多資料,卻把資料存檔;只能對自己或別人說:那本書我讀過了,很受感動得著很多。然而因為資料都存檔了,對讀書的人的生命,也不起很大的作用,反而有保羅所說的危險:“知識叫人自高自大。”因為知識本身並不造就生命。

    第三種是“吃”書:“吃”書的人,通常是餓了,因為知道生命中空空的,也知道知識和資料,基本上不能滿足生命的缺乏。“吃”書的人,唸到書上所說,反覆咀嚼,和自己的生活比較比較,馬上實習一下。“吃”書的人,不輕易對自己說,“這個我以前讀過了,不是指我”,即使是“似曾相識老生常談”,吃書的人也不匆匆略過。他們並不只停留在流淚,感動的階段,而是要進一步地把所吃的消化了,溶入生命中。吃書的人,經驗多了,就不再吃“垃圾書”,只吃“高品質高養份”的,好餵飽自己。先知耶利米說,“耶和華,萬軍之神啊,我得著你的言語,就當食物吃了”(耶15:16)。有些書連看都不要去看,有些書我們可以看一看,有些書我們讀一讀,但有些書我們必須吃下去,我們的生命才得以開花結果。

額外資訊